最近和字节跳动的一个老朋友闲聊,感触颇深,据他说公司近期招聘的测试工程师,大多数候选人都有一个“通病”:在工作2-3年的时候遇到瓶颈,而且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坎。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大部分测试工程师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都可以完成最初的基本知识储备和基础技能积累,技术水平差距不大,通常集中在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的掌握程度上。
但如果一个测试工程师只局限于功能测试,只停留在手工点点点,一直沉浸于基础测试技能的熟练度,周而复始他当然会遇到技术瓶颈。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道很难过的坎,却不知,迈过去了,便是海阔天空,你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你会在这个区间继续成长为高端测试人才。迈不过去的人,就可能原地打转,迷茫焦虑,走进瓶颈期,遇到中年危机等。
大厂招聘要求背后的含义
其实想要进入像字节跳动这种互联网大厂还是蛮难的,这些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但究竟有多难?借此机会我也顺便问了下他们对于测试工程师这一职位的能力要求。回答的也很直接,他说其实职位所需的能力要求早已写在了招聘信息中,但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的规则,却没有真的明白这些职位要求背后的意义,一家普通企业在撰写招聘信息的时候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合适的时间选择最合适的人,更何况是大厂。
接着,他也跟我聊了聊他对于测试工程师岗位要求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1、无论是哪家公司,都极其看重候选人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这是硬性要求,说不看重这些背景的绝对只是客气客气。同理如果你曾经在大厂积累过工作经验,亦或者你学历还算出众,这都将是你的竞争力,会大大的给你加分。
2、我见过很多把简历“包装”的很好的,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其实真的没必要把精力过多的花费在这上面。像字节跳动、百度、阿里这样的大厂,人人都想进,筛选简历当然不会看你写的多好,直接看关键字,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最好,况且他们基本上都要面试三~五次,虚头巴脑的东西的确意义不大。
3、无论是测试还是开发,大厂当然是第一选择。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是大厂更看重技术,也愿意花高薪聘请高级技术人才。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小公司压根忽视了技术的重要。二是,大厂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用户量,更好的技术应用场景,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绝对是必争之地。
4、有能力进入大厂的人,其实相当于为自己创造了另一条通道。如果你足够优秀,当一起共事的伙伴遇到比现在更好的机会,更丰厚的待遇,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你咯,多条路子多个选择,到时候的选择权就把握在你的手中了。
大厂对测试工程师的要求
听了这番话,的确深有同感。回顾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遇到的坎,在工作2~3年的时候绝对是测试工程师的分水岭,技术更新迭代太快,迈不过去,就有可能被后人替代,停留在谷底,迈过去了,那必将进入一个更好更高的阶段。
当然,想要跨过这道坎的人很多,对测试工程师的技术要求也会更高,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给大家,我还是截了一个字节跳动的招聘截图(大厂关于测试工程师岗位的招聘要求,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各大知名招聘网站搜索)。
可以更直观的看出,高级测试工程师对于技术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在做功能测试的时候,你只需按照别人写好现成的测试用例去进行点点点,就算涉及到自动化测试,大多也是使用工具做个录制。但是要做高级测试,你不仅需要自己编写测试用例,还需要懂基于业务做需求分析,做自动化也更偏重脚本开发,甚至到企业定制化测试框架和测试工具的开发。
同时,我研究了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关于测试工程师的招聘要求,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美团、网易、京东、搜狗、华为、微软等,发现了大家对于测试工程师、测试开发工程师、资深测试开发工程师、测试开发专家,测试负责人等高级岗位的能力要求基本都不超出以下几个点:
完善测试技术体系:Linux、docker、shell、SQL、Python/java
web自动化测试:selenium测试框架;PageObject设计模式、原则、演练;
APP自动化测试:Android自动化测试框架;appium高级应用于原理剖析;APP自动化测试实战;测试框架封装改造;ios自动化测试;
移动专项测试:健壮性测试、弱网测试、崩溃检测、耗电量分析等;移动端性能测试;移动端安全测试;
接口自动化测试:接口协议与抓包、代理技术与mock;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HTTPrunner测试框架;dubbo接口自动化测试;接口管理工具swagger、接口安全测试
docker容器技术:docker容器、docker镜像;
持续集成/持续交付/devops:jenkins持续集成;Jenkins持续交付;
如果你有这些疑惑…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疑惑:
为什么一定要会测试开发?
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招聘网站翻翻看看,现在BAT、TMD等知名一线大厂几乎都只招测试开发工程师,传统测试工程师屡屡被拒之门外!在软件测试技术栈迭代和经济寒冬的双重压力下,测试工程师转型迫在眉睫,未来5年中高端人才缺口近50W+,测试开发已成为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