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ATM机是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物。银行为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客户随时办理基础的储蓄和提现业务,于是,ATM机就诞生了。我们都知道,所谓用户取款业务,就是指为用户提供插卡、校验和取款操作的全过程。那么,围绕用户取款业务,我们应该如何为之设计测试步骤呢?
【解析】
在这一场景下,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构造基本流和备选流。详情如下:
(1)基本流
对于ATM机来说,它的基本流的初始状态是:荧幕出现欢迎页面,表示系统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自主操作。接下来,它的业务处理流程基本如下:
① 插卡:用户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的卡槽;
② 卡校验:系统读取被插卡的账户代码,判断该卡是否为本系统可接受的卡。
在基本流中,插卡校验顺利通过后,即表示这是一张系统可以识别接受的ATM卡。因此,此处对应第1个校验点。
③ 密码输入:系统自动读取卡的账户,获取其预设密码,并要求用户输入6位数字取款密码。
④ 密码校验:系统根据卡账户的预设密码,并与用户输入的密码比较,判断二者是否一致。
对基本流而言,输入的密码正确,表示可接受该银行卡接受后续操作。所以,此处对应第2个校验点。
⑤ 取款交易选择:基于我们是针对用户取款业务做的场景测试,因此,我们将在这一测试处,简化操作流程。默认我们直接选择取款交易,且该银行卡处于活期账户状态。在此处,我们暂时忽略系统还支持存款、查询余额、修改密码等其他操作,并忽略银行卡可能属于定期、冻结账户等状态。
⑥ 取款金额设置:系统要求用户输入要取款的金额数。注意,取款的金额应为50的整数倍,且应受到数目上的各种限制。
⑦ 取款校验:系统将账户、密码、交易类型(本例为“取款”交易)及金额数作为一笔交易发送给银行系统,启动校验过程。
对于基本流而言,系统处于联机状态,对用户的授权请求予以答复,且批准完成取款,并更新账户余额。此处对应第3个校验点。
⑧ 出钞:系统从现金槽中提供现金钞票。
⑨ 凭条打印选择:一般在处理完成一次事务后,系统会再次提示选择交易类型,为了简化流程,本案例中我们暂且忽略这个步骤。而是认为完成交易后,直接提示是否进入后续交易凭条打印环节。
对于基本流而言,用户选择打印交易凭条。此处对应第4个校验点。
⑩ 提供交易凭条:系统从ATM机的小票卡槽中提供交易凭条,并更新ATM机内部记录。
退卡:系统返还用户的ATM卡。
用例至此结束,这时ATM机再次回到准备就绪状态。
(2)备选流
基本流中得到4个关键校验点如下:
校验点1:对应步骤②,对卡的有效性进行校验,判断卡是否有效;
校验点2:对应步骤④,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校验,判断输入的密码是否匹配预设密码;
校验点3:对应步骤⑦,对输入的取款金额进行校验,判断取款金额设置是否有效;
校验点4:对应步骤⑨,对凭条打印进行选择,判断是否需要打印交易凭条。
根据上述4个校验点,我们可以分别得到各个校验点的备选流。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分析判断:
① 备选流1:卡错误
在基本流步骤②处触发,在校验ATM卡时,发现该卡无效,则应提示无效卡并将卡退回。退回后,系统回到准备就绪状态,本用例终止。
② 备选流2:密码错误
在基本流步骤④处触发,校验密码时有3次输入密码的机会,当第一次或第二次密码输入错误后,仍有继续输入密码的机会,则系统提示密码错误,要求用户再次输入密码,系统返回密码输入状态,在步骤③处重新加入基本流。
③ 备选流3:密码失败
该备选流仍在基本流步骤④处触发,校验密码时,当密码第3次输入错误后不再有输入机会,此时系统提示密码失败,并直接吞掉用户的ATM卡,并提示用户到银行柜台办理相关取卡事宜,系统返回准备就绪状态,本用例终止。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备选流2、3是由相同事件触发的(密码输入错误),区别只是在于触发次数问题。多次触发后,将导致系统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这与程序执行中的循环结构,其实是非常类似的。
④ 备选流4:输入金额错误
在基本流步骤⑦处触发,校验用户输入的取款金额时失败,禁止取款,要求用户重新输入取款金额,系统返回金额输入状态,在步骤⑥处重新加入基本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取款金额错误可分多种情况。包括:取款账户的余额不足;金额格式错误;ATM机现金不足;达到账户单次取款的最大金额等等。
⑤ 备选流5:不打印凭条
在基本流步骤⑨处触发,选择是否打印交易凭条时选择不打印,则直接退还用户的ATM卡。
小结:我们通过上述所有的基本流与备选流,可以得出一张清晰的画像,如下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卡密码校验处,一旦用户3次输入密码错误,系统将会把用户的卡没收。之后,ATM机仍会回到系统欢迎画面。这似乎应从基本流的退出状态来结束?但事实上,由于此处包含了一个吞卡的动作,因此,与备选流1和备选流5的执行结果不完全一致。所以,备选流3的执行结果是不同于备选流1和备选流5的。
【场景设计】
根据取款业务的基本流和5个备选流得到的场景集合如下:
场景1(取款成功,且打印凭条):基本流;
场景2(卡错误):基本流+备选流1;
场景3(密码错误):基本流+备选流2;
场景4(密码失败):基本流+备选流3;
场景5(取款金额错误):基本流+备选流4;
场景6(取款成功,不打印凭条):基本流+备选流5。
【测试用例设计】
虽然每个场景对应系统业务流程(从开始到结束状态)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但实质上,它仍然是对应测试用例的一组输入和预期输出。因此,对应每个场景可设计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比如:
(1)根据某场景所包含的执行流程,分析出系统应满足的所有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
(2)当场景中包含备选流时,应确定触发该备选流执行的输入条件,并予以标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V”表示该条件必须有效才可以执行该用例;“I”表示其是触发对应某个备选流的条件;“N/A”表示此测试用例中不需要设置该输入条件。)
为了保证覆盖准确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判断:
应用独立路径测试的策略,每条独立路径对应一个场景;
检查测试用例表,查看是否所有输入都取到“I”的情况,即曾经作为测试用例的触发条件,只要存在某条件从未取到“I”,就证明测试用例存在漏洞,未覆盖所有的场景。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测试数据的设计。对于测试用例来说,我们可以继续根据边界值、等价划分等方法,为它们一一设计具体的测试数据。举个例子,假设正确密码是8个8,那么,我们会得到如下测试结果:
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对场景测试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也能按照上述方法一步一步去做,通过多次实践,对场景测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祝大家在测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