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分享
  • 如果时间不够,无法进行充分的测试怎么办?——软件测试圈
  • 北极 2022-10-28 14:22:43 字数 1212 阅读 1290 收藏 0

使用风险分析,确定测试的重点

由于很少有机会对一个应用软件进行所有可能的测试 (包括所有可能的事件组合、所有的相关性、或者一切可能出错的东西),对大多数软件开发项目来说,利用风险分析是适当的。

这需要判断技能、常识、感觉和经验。如果有正当理由,也可采用正式的方法。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对于该项目的用途而言,哪种功能最重要?

哪种功能对用户最明显?

哪种功能对安全影响最大?

哪种功能对用户最有用?

对客户来说,该应用软件的哪个部分最重要?

在开发过程中,该应用软件的哪个部分可以最先测试?

哪一部分代码最复杂,容易导致出现错误?

哪一部分的应用程序是在急迫或在惊恐的情况下开发出来的?

哪一部分程序与过去项目中引起问题的部分相类似/有关?

哪一部分程序与过去项目中需要大量维护的部分相类似/有关?

需求和设计的那些部分不清楚或不容易读?

开发人员认为在应用软件中哪些部分是高风险的?

哪些问题能造成最差的发行?

哪些问题最能引起用户抱怨?

哪些测试可以容易地覆盖多种功能?

哪些测试在覆盖高风险部分的测试时使用时间最少?

如果需求一直在变化怎么办?

这是一个常见的令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可能,尽早与承担该项目风险的人接触,以便了解需求会怎样改变,从而可以尽早地改变测试计划和策略。

如果在对应用程序进行初始设计时多考虑一些适应性,那么以后在发生需求的改变时,就不需要再为改变做很多事情了。

好的代码注释和好的文档有助于开发人员作出相应的改变。

只要有可能,就应使用快速原型 (rapid prototyping),以帮助用户确认他们的需求,从而减少变更。

在项目的时间表中应当留出余量,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变更。

尽量把新的需求纳入应用软件的“下一版”,而把原始需求作为“第一版”。

通过谈判,把易于实现的新的变更列入项目,而把难于实现的新需求列入该应用软件的以后的版本。

要确保让客户和管理人员了解变更对进度表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因变更所引起的大量资金消耗。

在应付改变时,应在为建立自动测试而作的努力和重新进行测试所做的努力之间取得平衡。

在设计自动测试剧本时,试图使其有一些灵活性。

在对应用软件进行自动测试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看来不大会改变的部分。

对变更进行适当的风险分析,以减少回归测试的要求。

在设计测试案例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要降低测试案例的详细程度,或者只建立高级的通用型的测试计划。

少注意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案例,要把重点放在专门的测试 (ad hoc testing) 上。

面向对象的设计如何影响测试?

好的面向对象的工程设计使得从代码追溯内部设计、再到功能测试,最后追溯到需求,成为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它对黑盒测试的影响很少 (不需要了解应用软件的内部设计) ,而白盒测试只需针对该应用软件的对象。如果该应用软件设计得好,就可简化测试设计。


作者:软件测试小白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8204a04fa46

  • 【留下美好印记】
    赞赏支持
登录 后发表评论
+ 关注

热门文章

    最新讲堂

      • 推荐阅读
      • 换一换
          • 我选择的想要做研究的网站是:宜家(https://www.ikea.cn/)宜家家居背景: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将主要消费群体瞄准为25-35岁的“新中产阶层”,因为年轻化和时尚化,决定了他们对家具和家居产品的要求是强调设计以及能够体现流行的不同搭配。这种定位是十分巧妙准确的,IKEA抓住了这个新生消费层,向他们提供设计精良、功能完善、价格相对低廉的家居产品,来迎合他们注重品质和品位、并兼顾价格的消费习惯,网站的整体风格和设计也都明显偏向于白领阶层的喜好。随着互联网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作为信...
            0 0 2901
            分享
          •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敏捷实践的应用不断增加,质量保证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就这两种角色演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传统上,质量检查工程师的角色与职位,测试和验证代码质量更加一致。质量保证人员可以采用瀑布式方法进行工作,可以将无法部署的代码打回给开发人员,或者对代码进行了测试和验证通过,版本会发布到生产中。测试和验证不是开发人员关注的流程,交接仅仅是一种规范。  敏捷为开发人员和质量保证专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思维定势,并承担了许多新的责任,这不仅有利于软件的交付,而且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这是成为QA专业人士进入敏捷组织时的期望。  Dev-QA...
            0 0 1760
            分享
          • 自从写了几篇简历相关的文章,不少同学都找我帮忙修改简历。大部分同学发给我之前都看过系列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就很少了,但是也有没看完所有文章就直接丢给我简历的,建议把之前写过的都看看哈。今天我按照简历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一提供推荐的格式,并简单说明下原因,希望大家能保持频调一致,理解简历的真正目的。一、个人信息简历开头是个人信息,这个大家都没有异议的吧?但是个人信息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我的建议是:1、要包含:姓名、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电话、邮箱地址;2、不包含:照片(对自己特自信的除外)、毕业学校(特知名的除外)、专业(特自豪的除外);原因:咱们是技术岗,一切以技术优先;学校和...
            2 3 1470
            分享
          • 先说下误删除的原因。 我在 Postman 中建了 2 个 workspace,我把其中一个 workspace 中的 collection 分享到另一个 workspace 了,按我正常的理解,这两个已经是独立的了,但是当我从第二个 workspace 删除这个分享的 collection 后,才发现原来 workspace 的 collection 也没了,囧。 这件事的教训: 1. 从别的&...
            2 2 2230
            分享
          •   大家都知道,开发人员都会有35岁年龄危机这一说,那么经常和开发人员放在一起比较的测试人员有没有年龄危机这一说呢,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下近几年发展迅猛的软件测试行业到底有没有年龄危机这一说。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知道测试和开发之间的工作到底有什么区别,小编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从工作内容强度来看  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和上线之后的人员配比悬殊巨大,比如在开发周期的时候,需要10个人来写代码,但在项目上线后,可能只需要两三个人来维护就可以,国内互联网软件公司开发与测试人员的配比基本一致呈现5:1的形式,人员数量上相差很大,因此相对来说,测试的稳定性要高于开发人员。  再者,开发人员加班强度远远大...
            0 0 584
            分享
      • 51testing软件测试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