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大厂,关于bug的定义和定性,是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文档的,因为它涉及到测试员的绩效考核,严重的有效bug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奖励。但是在小公司,bug的定义可能没有那么严格规范,但是对于版本质量的评估,安排开发解决问题的顺序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以tapd管理bug系统举例简单说下:
【bug提交原则】
bug全部录入tp系统,不建议口头传递bug
【bug提交模板】
【bug严重程度和优先级定义】
bug严重程度
致命:严重阻塞问题,导致版本打回
严重:阻塞部分功能
一般:不耽误测试功能
提示:文案提示类问题
建议:非bug,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交的优化建议
bug优先级
紧急: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阻塞用例执行
高: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相同原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中:正常节奏处理
低:可解可不解的问题
【bug必要信息】
缺陷提交时的收集:
缺陷的严重等级、所在模块、发现的时间、发现版本、发现者、修改者
缺陷关闭时的收集:
缺陷关闭的时间、关闭的版本、修复缺陷而改动的代码行数、产生缺陷的根本原因(需求、分析、编码)
~~~~~~~~~~~~~~~~~~~~~~~~~~~~~~~~~~~~~~~~~~~~~~~~~~~~~~~~~~~~~~~~~~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bug的等级判定主要是考察对用户的影响,如果用户无感知,这就是个轻微bug,如果用户明显觉得卡顿,点击页面都没有反应,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那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其次,观察当出现问题的可恢复程度,如果页面崩掉,提交的数据没有保存,用户无法从当前的问题黑洞中脱离,必须清除数据或者卸载软件才可以,那这直接是致命bug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