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碰到一位同事。
他说加一下好友,我说行。
就这样,我打开二维码,他来扫码。
于是我看见他手机微信的系统语言为英文。
我问他,为什么设置成英文,这么高级?
他说要学习英语,以备不时之需。
我说你只有把这件事变为刚需,才能真正学好它。
加上微信后,他私信我说,我说得对。
我说,你要真的问自己,这个阶段到底更在乎什么?
他说,我是明白人。这个阶段,他最在乎如何提升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情,如何提升自己。
我回复他“嗯,那就跟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多请教你的部门领导,不耻下问,把个人成长和部门发展结合起来,以终为始,慢慢积累,慢慢干~”“只耕耘,不盯收获~”
过去可以分析,未来必须被设计。
我们对未来的设计都是空想,未来并未到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怎么做才有我们设计的未来。
所以经常有人说,不需要设计,不需要规划,划了也白划,干就行了。
这就是“只顾低头赶路,不顾抬头看路”,去哪儿很重要,看看自己在哪儿也很重要。
提升自己很重要,往哪里提升更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环境。
我们工作以后,身处的小环境,首先就是自己的部门。
部门从架构上看,上面有公司,业务内容有主线。
从人员上看,上面有领导,身边有同事,人员特点有共性,有某种调调。
从部门成立时间上看,可追溯,可看历史故事。
从并列的部门来看,部门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
还得补充一下,就是我们的家庭环境。
以此类推,识时务者为俊杰。
看这些,怎么看?部门成立时间短,一般是发展初期,爬坡阶段,困难,需要更多奋斗,要更辛苦一些。成立时间中等,有一定的基础了,可能需要调整改善,可能有的形成“顽疾”,有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和特点。成立时间较长,可能权利利益分配比较固化,比较稳定,更需要沉住气观察稳住,不要一上来就指指点点,更需要耐心观察,用心思考,琢磨业务特色,琢磨利益分配现状。部门发展规划是什么?部门软实力有哪些?部门历史是什么?部门未来在哪里?
看部门人员,领导风格是什么,领导特点是什么,副职跟正职的领导风格有什么差异,两人怎么配合?部门同事都有什么特点?共性的是什么?谁来的时间最长?他是什么做事风格?谁来的时间最短,领导又是怎么培养他的?有没有类似“钢七连”那样的精神传承?有没有核心人员?谁对部门业绩贡献最大?谁是技能专业担当?谁是颜值担当?谁是领导的“小棉袄”?谁是孙悟空?谁是猪八戒?谁是沙和尚?谁是白龙马?
看业务主线,业务类型是什么?市场占有率怎么样?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整个行业发展怎么样?公司所在地区发展怎么样?
看并列部门,看看业务类型有没有交叉?看看领导风格有什么异同?看看同事共性有哪些?两个部门共有的共性很可能就是公司领导看中的特点,为什么?因为一般不匹配的人跟领导“八字不合”,经过“浪淘沙”就出局了。两个部门竞争在哪里?合作在哪里?微妙之处在哪里?
看这些干什么?了解情况。
了解情况干什么?回归初心,贡献力量,提升自己。
怎么提升自己?从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方面,都可以提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