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微软出了一个用于Web UI自动化的python库——Playwright,很感兴趣,所以做了一些研究,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UI自动化,可能大家和我一样,主要是用Selenium。毕竟Selenium可是UI自动化方面的王者。而且Selenium上手很快,使用者广泛,社区活跃,遇到问题随时可以找到一大堆相关的网页给你提供帮助。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新出的这个Playwright还能掀起一阵热潮呢?
一方面这是IT技术领域的一个趋势,从业人需要时刻关注业内的新技术,新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给公司,团队带来新的idea,这样才能不断在职业生涯中稳步向前。
另一方面,Selenium虽然有着各种突出的优势,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它依赖多种不同的driver,根据浏览器的不断更新,就要不断去维护这些driver,以及处理相应的适用性问题。
比如chromedriver升级到适用chrome version: 88,关于之前Ctrl+a的调用就不支持了,需要调整相应code。
稳定性不够好。
Selenium本身提供的方法,并不能保证test case稳定通过,因为element状态有时候并不可用,这个时候的actions肯定会有问题。
虽然使用人员会封装Selenium方法,加入一些等待,甚至是元素状态轮询判断,但是稳定性增加的同时,运行时间也同时大幅增加。
录制代码不稳定。
因为Selenium IDE录制的代码是基于coordinate 或者DOM 层级结构,所以极其不稳定,也就导致IDE基本无人问津。
Selenium的劣势,或许也就是Playwright能够快速崛起的抓住的机会吧。我们来看看Playwright到底有什么魔力,能撼动Selenium的王者地位?
首先,Playwright同样适用于多浏览器、多语言,这样对于准备过渡到这个工具的用户是非常友好的。
其次,Playwright可以使用基于css、xpath、text这些常用的元素定位方式进行录制生成代码,能大幅度的减少写代码的时间,同时代码稳定性也可以保证。
再有就是playwright使用api方式操作浏览器内核,速度快,而且可以和浏览器双向沟通,元素操作可以在元素ready的情况下进行,稳定性很好。
最后,支持UI和非UI方式运行,节省了debug、 run时间。
好处多多,可是又有人望而却步了,毕竟我们之前那么多的测试代码都是基于Selenium的, 完全切换到Playwright的成本不可想象。别担心,我们是可以同时使用Selenium和Playwright的。
怎么做呢?我这里以python为例:
Playwright和Selenium可以基于不同的Python Package, 因为他们都能很好的与pytest测试框架集成,所以只需要单独封装setup / teardown methods即可。
结构:
For Selenium:
For Playwright:
Test cases:
Playwright test case
Selenium test case
Running Cases:
这样,我们既可以保留之前基于Selenium写的case和方法,还可以单独添加新的基于Playwright cases、methods,是不是很棒呢?
之后有新的想法和学习成果,会随时和大家沟通。让我们一起探索Playwright给我们UI自动化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吧。
作者:Learning Bird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